Search

香港的城市愈發展,樓價股價數字步步攀升之際,浪漫情懷卻同時被現實逐一清刷,甚至消失殆盡。
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香港的城市愈發展,樓價股價數字步步攀升之際,浪漫情懷卻同時被現實逐一清刷,甚至消失殆盡。

維港是香港最重要的地標,也主導了十九世紀中以來的城市發展面貌。在鐵路和過海隧道仍未出現的七十年代,渡輪便是連接港九兩岸的主要途徑。然而渡輪不止是交通工具,更讓維港多添了一種悠閒和浪漫,多區碼頭更成為最熱鬧的集散地。但隨著過海渡輪線一削再削,往來維港的渡輪主要只剩下連接中環/灣仔至尖沙咀,而來往北角至紅磡/九龍城/觀塘等地的航線,則只在有限時段營運,連帶也令原來的碼頭風光不再。現時北角碼頭雖仍有一些海鮮檔在經營,也有人釣魚或跑步,但熱鬧程度早隨著北角邨於2003年清拆而大大改變。

1958年落成的北角邨,曾經為本地小康家庭提供優質的公共房屋,每戶擁有獨立廚房、廁所、梗房和露台外,屋邨配套設施包括社區會堂、郵局、巴士總站和碼頭,都開創當時公屋先河,加上無敵海景,成為公屋中的名牌。北角邨清拆後地皮空置多年,在2007年改為私人樓宇發展,周遭景觀亦大大改變,唯是碼頭建築反而保存著1957年時簡約的streamline風格。從這裡搭渡輪過海,可以觀賞平時少見的東區走廊全景,以及背後密集但又跟中區截然不同的城貌,連夜色都不一樣。

早前有藝術家利用晚間閒置的北角(東)碼頭上層,上演了跨媒界項目《待渡》,藉著視覺藝術、互動裝置、聲境、形體演出、在地書寫及閱讀,讓人重新感受在這些被遺忘的碼頭空間,在城市蛻變下新的可能。參與者除了本地陶瓷藝術家尹麗娟、媒體藝術家伍韶勁、作曲家林丰、形體演出編舞黃靜婷等,用光影、用清脆的瓷片,用環境音樂,還有文字書寫等,在碼頭不同角落與這個空間互動,在渡輪靠岸的一隅,還投影了作家/詩人梁秉鈞(也斯)在1974年時寫下了《北角汽車渡海碼頭》一詩:
「寒意深入我們的骨骼
整天在多塵的路上
推開奔馳的窗
只見城市的萬木無聲
一個下午做許多徒勞的差使
在柏油的街道找尋泥土...」
一字字,一幕幕,彷彿為晚間寂靜的碼頭,補上了一份已經被人忘掉的浪漫⋯⋯

*演出圖片由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@newartspower 提供

#北角碼頭 #渡輪 #待渡 #也斯 #賽馬會藝壇新勢力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就係媒體」由一群來自傳媒、出版、設計創意、文化藝術及市場推廣各個界別的工作者組成。通過各種形式與想像,說香港與香港人的故事。
View all posts